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玄幻魔法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家里住着姐妹花 命锁修神 穿越之帝王传奇 吞天决 官运之左右逢源 魔珠 冰山总裁VS惹火甜心 至尊狂少 军火大亨 殿下的现代弃妃

张言硕能不能完成任务,杜睿并不担心,就像当初他将火炮和燧发枪的研制工作交给张言硕一样,这个学生性格虽然木讷,但只要是自己交代下来的事情,他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完成,而且从来没让杜睿失望过。

将燧发枪的事交给了张言硕,杜睿则带着杜平生返回了长安,头脑当中又盘算起了即将筹备的西进战略。

埃及,大唐是一定要的,占据了埃及,整个非洲就成了大唐的盘中餐,阿拉伯帝国,大唐也是一定要打的,不单单是为了帮助拜占庭帝国,更是为了大唐的未来。

将问题交给后世来解决,那也要看看是什么问题,想阿拉伯帝国这么一盘,带着尖刺的骨头,绝对不能留给后世解决。

现在的大唐精英们,没有谁拥有杜睿的眼光,他们虽然也能体会到阿拉伯帝国是存在于大唐身侧的巨大威胁,却不知道,这个威胁究竟会有多大。

为了后世的太平,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杜睿必须在他的有生之年,将这个巨大的威胁,彻底消除掉。

拜占庭帝国虽然也曾经辉煌过,但是杜睿很清楚,在教皇权力越来越大,东西欧逐渐脱节的局势下,拜占庭帝国复兴,已经失去了先天条件。

而阿拉伯帝国则不然,从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人建立的强大帝国,大举武力扩张,强烈地震撼了欧、亚和北非。

历史上,阿拉伯人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太多的震撼,在阿拉伯帝国诞生之初,东西两侧,有波斯和拜占廷两大强国。阿拉伯人首先就把兵锋指向了拜占廷。远征叙利亚时,在死海南面的洼地上与拜占廷军队发生首次遭遇。

哈里发伯克尔派号称“安拉之剑”的大将哈立德率领一支突击队,征伐拜占廷。阿拉伯军队出发前,哈立德命令手下人多带骆驼少带马,士兵们不解其意,原来他要率领军队穿越沙漠从拜占廷军队后方进行突袭。拜占廷军猝不及防,被打得一败涂地。阿拉伯人趁势围攻大马士革,围城6个月,城内粮尽援绝,不得不开城投降。

当时的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不甘心叙利亚落到阿拉伯人手里,他调动了20万军队,由其弟弟率领向大马士革扑来。两军在大马士革郊外展开了一场大决战,阿拉伯士兵奋不顾身地向敌阵冲去。而拜占廷军队虽然号称20万大军,其实大都是抓来的奴隶,有的还是被铁链锁在一起驱赶上战场的,根本不愿意打仗,在阿拉伯人的攻击下一触即溃。一场激战,拜占廷军被消灭7万人,连皇帝的弟弟也被打死,阿拉伯人占领了整个叙利亚。

在西线得手之后,阿拉伯人又把矛头指向东方。此时,他们在东面的宿敌,波斯的萨珊王朝早已是外强中干,在士气高昂的阿拉伯大军打击下溃不成军。公元637年6月,阿拉伯军队轻取波斯帝国首府泰西封,缴获大量战利品和珍宝,随后将波斯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打败这两大强国之后,阿拉伯人成了西亚的霸主。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在古城尼尼微的废墟附近建起他们的首都巴格达,把沙漠里的游牧人组建成强大的骑兵军团。

此后数十年间,阿拉伯大军首先顺利拿下约旦和巴勒斯坦,攻克耶路撒冷。然后从那里南下北非,攻下富庶的古国埃及,又将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一一控制。为了控制地中海,他们在沿海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并占领了几个有战略意义的岛屿。

虽然几次进攻君士坦丁堡都遭到失败,但拜占廷在亚洲的领土大都落入阿拉伯人之手。公元711年春,一支阿拉伯军队渡海进入西班牙,占领了比利牛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第一次在欧洲建立起了阿拉伯人统治的国度。公元712年,另一支阿拉伯军队进入印度,将印度河谷并人阿拉伯帝国。

到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已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它在东方已接近了当时唐朝的疆域,西欧也处于其威胁之下。

具体来说,阿拉伯帝国在历史上的扩张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就是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其继承者继续执行其对外军事扩张的“伊斯兰远征”计划。

在平定了内部叛乱后,于公元633年秋,组织三支阿拉伯军队,每支7500人,从阿拉伯半岛出发,经叙利亚沙漠侵入巴勒斯坦和叙利亚。

此时,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因长期战争两败俱伤,无力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636年,阿拉伯军队由哈立德率领又向伊拉克、叙利亚进发,首先攻克加萨尼王朝都会巴士拉,尔后占领外约旦的斐哈勒,并乘胜直趋大马士革,围城6个月攻陷该城。

此时,东罗马帝国调兵5万人,解救大马士革。哈立德被迫放弃大马士革,撤至约旦河东支流雅穆克河畔,以2.5万人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打败了拜占庭军队,重新收复大马士革,占领了整个叙利亚。

阿拉伯军队的接连胜利,迫使被围困两年的耶路撒冷于638年自动请降归顺。在进军叙利亚的同时,阿拉伯军队还向伊朗和埃及发动了进攻。

633年,阿拉伯军队占领伊拉克南部的希拉后,开始进军伊朗,伊朗军队用战象作为突击力量,大败阿拉伯军队,曾一度使阿拉伯人深感恐惧。

637年,阿拉伯军队在获得增援后取得卡季西亚会战胜利,轻取波斯帝国首府泰西丰,缴获大量战利品和珍宝。随后,又攻占摩苏尔和讷哈范德两城,将伊朗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639年底,阿拉伯军队对埃及突袭成功,一举攻克皮卢希恩,640年,又在开罗大败拜占庭军队。尔后迅速前推,于642年9月占领亚历山大里亚,进至昔兰尼加,从此,拜占庭失去了埃及。

643年阿拉伯军队攻占利比亚,647年又侵入拜占庭在北非的领地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地。为了进一步控制地中海,阿拉伯征集小亚细亚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并迅速占领了地中海几个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到7世纪50年代,阿拉伯军队向西进占了北非部分省份,向东已逼近印度边境,向北突进至亚美尼亚以北,控制了拜占庭帝国在近东的大部分领土,形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新帝国。

659年,由于阿拉伯贵族内讧,阿拉伯军队暂时停止了进一步扩张。661年,倭马亚王朝以叙利亚为基地建立起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在平定内乱后,阿拉伯人又重新组织对拜占庭发起新的进攻。

其后就是第二阶段,阿拉伯军队首先以拜占庭沿海城市为进攻目标,派舰队渡过爱琴海,穿越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马尔马拉海,在基齐库斯城建立军事基地。

然后在673到677年,阿拉伯舰队连续在每年夏季进攻君士坦丁堡。由于拜占庭军队做好了充分准备,精心布置防卫,并采用一种叫“希腊火”的液体燃烧剂,有效地粉碎了阿拉伯舰队的进攻,保卫了君士坦丁堡。

677年6月,阿拉伯舰队被迫撤离君士坦丁堡,在途经小亚细亚南岸海面时,遭到风暴袭击和希腊舰队阻截,几乎全军覆没,陆军在小亚细亚也遭到惨败。

678年,双方再度签订和约,阿拉伯国家被迫向拜占庭纳贡。

在北非,阿拉伯军队却进展顺利。从697到698年,先是夺取迦太基,从而结束了拜占庭对北非的统治。

709年,阿拉伯军队进抵大西洋沿岸。711年春,一支由300名阿拉伯人和7000名信奉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组成的部队进入比利牛斯半岛,趁西哥特王国发生内讧,社会和宗教矛盾重重之,占领了半岛大部分地区,建立起阿拉伯人的统治。

从705到715年,阿拉伯军队侵入中亚细亚的费尔干纳、喀布尔地区。为了占领这些地区,阿拉伯军队与突厥族游牧部落及大唐进行了交战。

712年,阿拉伯军队进入印度,这支军队虽不足6000人,但装备精良,有可拆卸后用骆驼运载的掷石器和攻城器等。阿拉伯军队连续击败印度人后,将印度河谷并入阿拉伯帝国。

717年,阿拉伯军队分水陆两路再次对君士坦丁堡发动进攻。陆路以骑兵和骆驼兵为主,号称12万人,越过小亚细亚,从阿拜多斯城跨越达达尼尔海峡,进入欧洲大陆,包围色雷斯。水路1800艘战舰从叙利亚和埃及港口出发,直驱博斯普鲁斯海峡,同时20艘各载100名重装士兵的大型战船紧随其后,准备登陆作战。

拜占庭军队采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方针,拆除设在进港海口的防卫铁链,任阿拉伯舰队驶进港湾。然后,出其不意地发出火箭、火船和火矛,投射“希腊火”。阿拉伯舰队在突然袭击下大乱,在熊熊烈火中几乎全军覆灭。陆路一支因阿拉伯士兵不耐严寒,且供应不足,加之时疫流行,战斗力锐减,被拜占庭收买的保加利亚人乘机进攻,重创阿拉伯军队。另两支运送武器、士兵和粮食的阿拉伯舰队也被击溃。至此,围攻君士坦丁堡长达一年零一个月的阿拉伯军队,以失败而告终。

君士坦丁堡会战之后,拜占庭开始向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展开全面进攻,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折,拜占庭转为战略进攻,阿拉伯转为战略防御。

746年,在塞浦路斯附近的大海战中,拜占庭击溃了拥有1000多艘战舰的阿拉伯舰队,夺回了塞浦路斯。8世纪后半期,拜占庭在小亚细亚屡获胜利,把阿拉伯人赶到小亚细亚东部,重振了“帝国”的声威。

750年,阿拉伯帝国内部矛盾激化,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迁都巴格达。此后,拜占庭与阿拉伯争夺的重点主要在小亚细亚和上美索不达米亚、黑海沿岸及地中海东部和意大利等地,虽然战事连绵不断,但规模不大。

公元732年,一支阿拉伯军队越过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似乎他们就要征服欧洲了。但这一次他们却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在732年10月的普瓦提埃一战中,阿拉伯军队被号称“铁锤查理”的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打得大败,被迫退兵。这一战终于阻挡了阿拉伯人进攻的步伐,使得欧洲各国免受阿拉伯人的威胁。

虽然阿拉伯人最终未能打下欧洲,但在短短的百余年间,他们征服了西亚、北非、波斯、印度和西班牙的大部分,在这片广大的地域统治了数百年。它加速了阿拉伯社会发展的进程,并使阿拉伯的科学文化有了高度的发展,在哲学、文学、数学、药剂学、天文学、物理学、建筑学、音乐、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它也使伊斯兰教传遍各地,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使阿拉伯文化给中东、远东的历史和欧洲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首先取决于拜占庭和波斯帝国连年战争,国力衰竭,无力抵抗阿拉伯人的进攻。

阿拉伯是游牧民族,军队以骑兵和骆驼兵为主,主要武器是投枪,擅长沙漠作战,但不善用弓、剑、长矛和攻城器械,攻城的方法只是强攻、策反和封锁。

因此,在战术上并不占优势。但拜占庭已历经长年战乱,内部党争不已,阶级矛盾突出,军队成分复杂,又在几个方向抗击阿拉伯的进攻,常常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使阿拉伯人得以顺利地进行扩张。

其次,阿拉伯军队组织严密,骑兵部队机动快速,从而能达成作战的突然性。在战术上为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战斗队形借鉴拜占庭和波斯军队的长处,沿正面和纵深分为前卫、中军、左翼、右翼和后卫几部分。两翼用骑兵掩护,并掌握强大的预备队。当出现胜利希望时,迅速将主力投入交战,追击敌人时要求迅猛异常,穷追不舍,以便不断扩大战果。

同人们想象中飘忽来去的轻骑兵不同,早期穆斯林其实是以其优秀的步兵系统作战的,他们基本没有骑兵。传说中的机动力来源于对沙漠地形的掌握以及他们的骆驼。实际战斗中他们确实都是步行战斗。

这些阿拉伯步兵的盔甲非常拙劣,普通士兵基本处于无甲状态。他们用弓箭和标枪战斗,近战则使用长矛和双刃直剑。比起外部的世界,阿拉伯沙漠的军事形态很落后,他们的成功源于伊斯兰教宗教狂热带来的无比勇气,以及几代天才将领的指挥才能。

虽然装备和战术全面落后,但是早期阿拉伯步兵仍然凭借计谋,宗教狂热和幸运战胜了以铁骑为主力的,强大的波斯萨珊帝国。

在利益和宗教狂热的驱使下,阿拉伯开始了迅速而大范围的扩张,东征西讨战无不胜。灭掉萨珊波斯后,穆斯林军队已经拥有了骑兵系统,他们的骑兵学自拜占庭和波斯。轻骑兵是骑弓手,重骑兵则是兼具骑射和近战双重功能的骑兵。盔甲为锁子甲或鳞甲。阿拉伯骑兵作战风格机动灵活,能够有效的配合他们的步兵主力作战。

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是一个年代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军队的核心是其步兵系统。由于国力的强盛,铁制盔甲被大量普及。阿拉伯帝国采用柏柏尔人的步兵阵形,分为三条线:第一条是手持长矛和大圆盾的重步兵;第二条是持标枪的投掷步兵,第三条是持复合弓的射手。

攻击输出主要来自于2,3两条轻步兵线,第一条重步兵线则是移动缓慢但却坚固的防线。该阵形预留有让己方骑兵通过的通道,阿拉伯骑兵进进退退的灵活的战术就是以这支强大的步兵为根基的。

阿拉伯帝国的骑兵系统也很强大,后世的人们提起古代阿拉伯军队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骑兵。阿拉伯的战马是人为育种出来的世上最优质的战马,远胜原生态的马种。他们的轻骑兵速度极快,会使用标枪反复骚扰对手,一旦对方的战阵在骚扰下出现漏洞,他们的贵族重骑兵就会给对方以强有力的冲击。

鼎盛时期的阿拉伯军队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阿拉伯帝国也扩张成为西起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北非,东至中国边疆和印度中部的广大区域,成为史无前例的大帝国。只有小亚细亚的拜占庭、西欧的法兰克和东方的中国唐朝暂时的防守性的阻挡住了他们。

已经高度发达的阿拉伯帝国依然实行其游牧民族前身的民兵制度,因为阿拉伯人的全民尚武精神使得他们的民兵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然而随着富有的生活,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尚武精神正在渐渐淡去,职业常备军的质量严重下降。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不得不缔造了新的组成形式,他们广泛从突厥各族购买奴隶,从小培养成职业战士,作为皇帝最忠实可靠近卫军。他们被称作“古拉姆”卫队。突厥部落的游牧民是天生的战士,再加上阿拉伯帝国的职业训练,“古拉姆”卫队成为了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他们精于骑射,虽然是奴隶出身,而且训练极度艰苦,但是待遇丰厚。这种做法在世风日下的情况下保障了帝**队的战斗力。

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在历史上始终都能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哪怕是后来,当阿拉伯帝国即将倾颓的那一刻,他们的军队在战场上也不曾被人小看过。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幕后:从让蝙蝠侠找符咒开始 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 无处逃!疯批病娇暗室锁链囚娇娇 死遁后,我成了疯批暴君的白月光 夺舍魔尊后,我无敌都市 啊?她们都是真的? 舔狗女配跑路后,秦总哭疯了 从村长开始建立王国 我在星际教修真 穿成星际漂亮后妈,嫁个大佬养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