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 第125章 造反而已,多大点事儿啊

第125章 造反而已,多大点事儿啊(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夜无寒 修仙?我有灵石就能成仙! 风起大兴 重生九零,寡妇开局我养活了全家 大明极品假太监 穿成武侠文里的路人甲后 撩欲!冷艳尤物被闪婚老公亲哭了 黄泉狱主 玫瑰出逃 替嫁娇妻在他心尖纵火

第125章 造反而已,多大点事儿啊

两三点雨坠在地上。

刘恪驾着驴车,慢慢走着,顺便抬头看了眼天象。

“看来这大半个月,都是阴雨天。”

这个天气不利于【六丁神火】的发挥,放火烧山不是很容易。

不过转念一想,【火烧连营】、【鹿台自焚】,也没那么容易酿成大错,心里就好受多了。

不一会儿,一行人便来到了田野间。

交趾国中,种植有大量的水稻、黍、粟等粮食作物。

黍,亦称稷,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糜子、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粟,就是小米,也是当今最主要的主食。

黍和粟有个共同点,就是产量不高,所以交趾国又引种了大量产量不错的水稻。

由于交趾国种植有大量粮食作物,禾雀迁徙期间,喜欢在这里逗留。

因而这禾雀,成了交趾国的国菜。

至于为什么不是国鸟,大概是因为太好吃了。

时入秋季,良田沃野,阡陌纵横。

田中粟、黍成片垂首。

空气格外清新,仿佛漫溢着田间每一支稻穗的呼吸。

不少百姓正在田地里,伏腰割着作物,一片丰收之景。

俗话说人间辛苦是三农。

春种、夏耕、秋收,是最为辛劳的三个阶段。

虽说秋收要做的活儿,其实是最多的,但能看见收获,上缴税赋之后,粮食能自己留着。

而且这些秋收的百姓,和春种、夏耕基本没啥关系。

豪族做了春种、夏耕的活儿,他们负责秋收罢了。

这未尝不是一种牛头人。

想着想着,他们心里便觉得刺激,更是激动起来,这不是白赚么?

于是也就不是那么累了,人人脸上都是笑容,手上的动作,也就更勤快了。

刘恪与御前侍卫们,走于田间小道之中,望着眼前这片一望无际的良田,一脸欢喜之色。

不用抢收,也不缺粮咯!

他四下张望一番,问道:

“典褚将军之前向朕请求,要去地里帮着百姓们秋收。”

“他人现在在哪儿呢?”

众人也四处张望,寻找典褚的身影。

按理来说,这庞然巨物,应该比陈伏甲更好找才是。

找了一会儿,只见农田中忽而立起一尊铁塔,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体积,是典褚没错了。

典褚听见这边的动静,便走了过来,用挂在肩上的麻布,抹了把额上的汗水,粗着嗓子道:

“陛下,大丰收!”

刘恪寻声望去,只见典褚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身农人套装。

他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腋下还夹着数捆粟杆。

给人一种老农灭霸的既视感。

能找着这个尺寸的全身装备,还真挺不容易。

典褚从田里一路走来,虎虎生风。

他走到驴车近处,忽的停下脚步,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大,看了眼地上,便俯首捡起几粒,不止是何人所遗落的粟粒。

这粟粒,在他那足有常人脑袋大小的巨掌中,显得相当渺小。

但典褚却视若珍宝,放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憨憨笑着,带着几分喜意,朝着刘恪道:

“陛下,粟粒饱满,交趾今年,应该是丰年!”

化成雨凑上前,端详半天,也是兴奋道:

“这粟粒的品质着实不错!”

“陛下,这趟交趾之行,确实是来对了!”

“交趾的水土,只怕称得上是天下一等,相当富饶!”

化成雨和典褚都是平民出身,干的来农活。

从区区一颗粟粒中,就已经看出了交趾的富庶。

刘恪自然是连连点头,废话,不富我打他干嘛呀?

典褚这时又扬了扬腋下的粟杆,道:

“陛下,这些收割后的粟杆,也不能浪费啊。”

“好好留着,可以用来喂马喂鸡。”

自汉鸡开府,朝堂上多了个威武大将军之后,琼州民间养鸡之风,兴盛一时,正好拿去喂。

刘恪面露诧异之色,好家伙,你还有这一手?

之前看着理政数值,才37啊?

化成雨与一干御前侍卫,也是大为不解,这是那个人形投石机,拿着敌人当武器抡的典将军?

典褚见此,又是憨憨笑了笑,往前走了几步,继续道:

“这田里秋收之后,可以种冬麦。”

“交趾和琼州一样,都是一年三熟的地儿。”

“而且这附近的田地,都是豪族的良田,地力充足,可以多种些。”

刘恪听得心中一笑,若说典褚能想着用栗杆喂马喂鸡,他还能理解。

毕竟典褚平日里在家,没事儿就种萝卜。

早前在北浦郡时,也经常帮助老百姓们拔萝卜,农事经验还是有的。

但考虑地力,然后提议种植冬麦,就不合理了。

“阿典,背后是有哪位高人在教你?”

“华先生没有教我。”

众人:“.”

典褚挠了挠头,面露尴尬之色:

“好吧,华先生,让我看看你在哪儿。”

说着,他往后望了眼,就将一个小老头儿,如老鹰抓小鸡一般,抓到了刘恪身前。

老头有些干瘦,但能被典褚这么一抓,还能站着,说明身子骨还挺硬朗。

草帽深深地压在头上,肤色黝黑,双手粗糙。

脸上皱纹遍布,透着一股沧桑的味道。

是个人才?

刘恪手头上有玉米、红薯,一直想着要个农业方面的人才,只可惜没找着。

这老头看着像有些斤两。

【姓名:华仲邈(中士)】

【年龄:69】

【统率:11;武力:53;智略:78;理政:81】

【特性:上农、任地、辩土】

刘恪看得一愣,一个中士就有三个特性,还全是农业方面的特性?

大概这属于专业性人才,数值不高,但在某方面比较专精。

像是夏不具,四维属性里最高的,居然是武力。

但真要说起医术,确实有两把刷子。

刘恪问向典褚,道:

“阿典,还不替朕引荐一二?”

一众御前侍卫,也是翘首以盼。

这老头外表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农,但却能教会典褚,看着就像是个隐士大才。

典褚顿了顿,沉声道:“华先生,是当年华神医的后人。”

而后沉默了一阵子。

一干人等大眼瞪小眼。

华神医,应该指的是几百年前的神医华佗。

可后面呢?

“后面呢?”

“后面没了。”

典褚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他不是个关注背景故事的人。

“草民华仲邈拜见陛下。”

说着,还是小老头主动一拜,道:

“典将军为人实诚,心思淳朴,并未问及他事。”

“小老儿乃华神医的后人。”

“当年华神医没能治好曹侯头风之疾,将其一家人发配交趾。”

“从此之后,小老儿祖辈便在交趾之中,偶尔行医,也算勉强得活。”

看来这个世界里,曹老板还是医闹了。

刘恪轻轻点头,确实是个人才。

医家的名字,医家的传承,干的全是农家的活儿。

看这模样,估计就是个平头老百姓。

虽说追溯祖辈,是华佗的种,但华佗的医术半点没传承下来。

多半是其他学医的后人都死的七七八八了,就这一脉勉强靠着种地,传承了下来。

不过还真种出了点名堂。

“可愿入朝为官?”

“小老儿自是愿为朝廷效命。”

刘恪草草走了个过场,便道:

“既然伱提出了种植冬麦,那这日南郡种植冬麦,就由你负责。”

“此外朕还有些稀奇作物,你可拿去琢磨琢磨,若是能成功种植,大大有赏。”

刘恪让人去取玉米、红薯交予华仲邈,便继续在田里逛着。

他的主要目的,是视察陈伏甲同志的工作情况。

目前来看,陈伏甲干得不错。

将士们在帮助流民安置,协同秋收。

他还看到了将士们仗着自己孔武有力,帮助百姓们挖蓄水坑,方便百姓们挑水,灌溉田地。

“军民一心。”

单从一个挑水,一个蓄水坑,就能看出不少东西。

大汉民风彪悍,往往会因为抢水而发生斗殴事件。

这交趾国中,有南越土著潜移默化带来的倔脾气,自然更甚。

但有官兵参与其中,秩序便好了许多。

“军民鱼水情,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

刘恪呢喃一声,这是各国都不能理解的一个现象,唯有大汉有这个基础。

那些会在农闲时,与官军一同杀敌蹭军功的良家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很快,众人便找着了陈伏甲。

陈伏甲昂首挺胸,就站在田边。

说来倒也神奇,哪怕在田里,他那一身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华服,愣是没染上多少泥。

他在蓄水坑旁边圈了块地儿,而那些歇下来喝水的农人百姓,都围在其身边。

“你们知道天子为什么要分田?”

“因为我们没田。”

百姓们笑成一堆。

这个官儿看着挺大,文质彬彬,看着就知道有学识。

光气势就挺唬人,没想到却问出了这种蠢笨的问题。

陈伏甲却是一脸正色,继续道:

“你们为什么没田?”

“因为这交趾国的田产,被假称天柱神托世的国君给占了。”

“被朝中文武官员给占了。”

“被地方豪族给占了。”

“他占几千亩,他和他占几万亩。”

“你们,就没田耕。”

“要么当流民。”

“要么做佃户。”

百姓们没有再喧闹,而是静了下来。

他们不是不知道,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田去哪儿了。

可他们没能深入思考,也不敢深入思考。

无论是国君,还是朝中文武,亦或是看着最为弱小的地方豪族,都不是他们惹得起的。

动辄家破人亡。

刘恪就在远处默默听着。

陈伏甲有点背叛自己的阶级啊,他可是世家之人,威力加强版豪族。

真要说到土地兼并的问题,世家没少干。

这等于是骂自己。

陈伏甲倒是活得很通透,他对老师杨仲所言,当臣子就要当臣子的样子,理解的更深了。

不要多想,他觉着皇帝要调动交趾国的百姓,去打击交趾豪族,去打下整个交趾,那他就会尽力调动这些百姓。

至于自身世家的利益,暂时排在后面。

再说了,就算皇帝以后真的要对土地利益动手,他陈家的地在颍川,大汉朝廷的手还摸不着。

而到了大汉真能摸着颍川土地的时候,说明已经兴复汉室了。

东胡人都被皇帝赶走了,到了那时候,世家更加不能多想。

陈伏甲负手而立,继续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冒充相府九少爷,八个姐姐超护短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寒门国舅 开局刺杀皇帝:你赶紧灭我九族吧!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北齐怪谈 极品假太子 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三国之争霸天下 贞观小郎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