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楚820 > 136、吴王阖闾

136、吴王阖闾(2/2)

目录
好书推荐: 和巫妖同僚的学术聚会 痞子风水师 超级麻醉医生 1991从芯开始 我为怪兽 不详仓库 我有一面招魂幡 天芳在上 圣道学域 小心飞升

他又说让我以身作则,‘体恤民众而与民同劳’,于是我‘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蓄病,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惟其如此,民心可归,才能振兴吴国。

我说行,这我做得到,不就是吃的少点、穿的差点、利他的事多做点么。

他最不能忘的就是复仇,但是他也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他知道现在民众疲惫不堪,不可立刻兴兵,应该等待时机,于是积极准备,养精蓄锐。一面结好北方诸国,获取支持;一面又以‘扰敌’、‘疲敌’的战术削弱楚国。

经过几年的努力,吴国不断发展壮大,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府库充足,兵革坚利,四境和谐。

我的名声也青史留芳——‘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

唯一让我耿耿于怀的就是伍子胥推荐的一个叫做孙武的人,也就是那个我不喜欢的青衣书生,一上来练兵就把我的两个爱妃砍死了,还说我‘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这样的人太狂妄,我没有拜他为大将军,先观察下再说。

不过他练兵确实严格,经他训练的兵如刚似铁,锋不可当,我随便抽几个兵考察,用刀刃加身,血流不止,眉头都不眨一下,真是人不可貌相。

富国强兵,最终只有一个目的,同伍子胥一样——伐楚复仇。

公元前506年,也就是我执政的第九年,楚国令尹贪婪成性,竟然将唐、蔡二国的国君囚禁了三年,二国国君不堪受辱,跑到我国求援。

二国国君表示,愿意亲吴叛楚,甘当带路党,只求将楚灭国。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应允了。

按照吴国目前体量来说,灭掉楚国,吴国最多也只能吞并江淮地区,南阳盆地及汉水流域对吴国来说只是一块飞地,最大的受益者只会是原汉阳诸侯,借刀杀人的事情我不会干。

没想到他们还把我当蛮夷耍。

我之所以答应,是因为我还有个小心思——扶持楚国故太子建之子公子胜为楚王,让楚国永远做吴国的傀儡。

想必伍子胥也会同意,但我同他商量的时候,他似乎不太感兴趣。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利了,有了楚奸的带路,吴军溯河而上,很快通过义阳三关进入楚境。

没想到楚国防备如此之差,直到我军一路攻打到汉水中游的时候,楚军才醒悟过来,迅速在汉水以西布防。但这些楚军为保护郢都安全,没有贸然渡河,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在云梦之地大肆劫掠。

敌我双方兵力对比,大致是20万对3万。

我不明白,曾经称霸中原的楚军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为何不敢越河同我一战,估计是鸡泽一战让他们阴影巨大,或者是近几年我军的疲楚战术,让这些楚军误以为这次同往常一样,只是常规侵扰,折腾完了就撤走。

但据线人说是令尹和司马意见不统一,还没商量好该如何应对。

据可靠消息,楚军得知我亲自出征,楚司马还分兵迂回后方烧我战船,切断我后方粮草供应及退路,准备将我一网打尽。当我傻啊,战船早就走了,我难道不会从江水撤退吗?

不过,楚军内缩防线与我不利,三万人带出来毕竟不是旅游,所到之处也不是著名景点,衣食住行都得自己解决,日耗千金。

对远征军来说,打家劫舍不是解决办法,尽快解决敌方生力军才是最主要的战略目标。

20万对3万——楚军终于搞明白了他们的优势所在,他们终于过了汉水,向我军猛扑,谁都不想把这头功拱手送人。

他们不知道的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近四百里的战线。

楚国跟我们玩战略纵深,我们跟楚国玩战术纵深,简单来说就是我在前面跑,楚军在后面追,追着追着就散了。

将帅不和、求胜心切、轻敌冒进、散兵作战……,楚军现身说教,将该犯的兵家大忌都一一做了示范。

20万楚军一下子被四百里的战线拖散拖垮,我军也撤到预定反击地点——柏举。

接下来,可以用一个非常常见的军事用语来形容——兵败如山倒。‘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对比最悬殊的战役’,在吴楚二国之间上演。

战斗过程毫无悬念,五战五捷。

公元前50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我军渡过汉水,攻入楚国郢都。

楚国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屠城。

这是大军出征前我给将士们的承诺,也是保障自身安全的必要方式。

士兵是人,面对流血和死亡会恐惧,挥刀向平民正是宣泄恐惧和压力的最好方式。

当然,所谓的屠城,并不是找出每个人杀掉,而是破城后可肆意搜刮屠戮,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抢夺财物和人口,尤其是工匠和妇女,那可是吴国最稀缺的资源。

令人遗憾的是,楚王以及楚国大夫们在城破前,已经逃跑了,跑得很快,匆忙之余连老婆孩子都没带上。

为了报复和逼迫这些大夫们出来,我命令部下们‘以班处宫’——我本人‘处楚王之宫而妻楚王之妻,大夫们处楚国大夫之家而妻楚国大夫之妻,武官们处楚国武官之宅而妻楚国武官之妻’,依此类推,泾渭分明。

至于士兵们,爱干嘛干嘛。

我承认这违背了伦常法则,但战争是最疯狂的娱乐,那种残杀平民,奸**女,在‘战利品’的痛苦上野兽一样的狂笑和嚎叫,是你们永远也体会不到的最野蛮最原始的快感。

伍子胥我已经找不到人了,听部下们说他处令尹妻后又去迁他家祖坟去了,顺便还将楚平王的墓掘开鞭尸。一门忠烈,竟然被佞臣逼成腹黑重口味,看来我以后要尽量远离小人,免得时候受其大辱。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从今以后,希望伍子胥能放下心中仇恨,一心一意的扑在工作上面。

目前最主要的,是要找到楚王,只有逼楚王禅让或者将其杀死,我手上的公子胜才有利用价值。

探子报告,楚王目前在随国避难,并且随候拒不交出楚王。

我命令弟弟公子夫概去攻打随国,势必将楚王拿下。柏举之战的第一枪就是他打响的,猛人中的猛人,我相信他会很快完成任务。

但随国城墙比郢都高厚很多,赶赴随国勤王的楚人也越来越多,破城也不是三两天的功夫,我决定打持久战。

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毫无顾忌,虽然楚国边境还有方城精锐,但这些精锐绝不会轻易调动,只要一有松懈,晋、郑、宋、鲁等中原诸侯将会源源不断的从方城攻入楚国。楚人们宁愿吴军耀武扬威,也不愿意被那些中原宿敌肆意瓜分。

但楚国也变聪明了,学会了坚壁清野,这对打持久战的夫概部极为不利,后勤得不到及时补充,听说蔡国为了给我军提供粮草,自己都得靠鲁国救济。

我以为这个棘手的问题会困扰我很久,但事实证明我想多了,因为秦军来了。

很久没有秦国的消息了,只晓得他们在同晋国闹掰了以后就天天和西戎干架,打起仗来也是非常的厉害。

这不是道听途说,是他们一上来就把夫概部打回了吴国,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夫概部的撤军对我方士气打击很大,伍子胥和孙武都建议我撤出郢都,在野外操练士兵,准备迎战。

很显然,在郢都作威作福的吴兵意志消沉,酒色财气耗光了他们来时的坚强意志,现在慵懒就如妇人,跑两步就上气不接下气。

不久,秦军来了。

第一战,我军败了。

当我重整旗鼓准备再同秦军一较高下的时候,国内传来两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公子夫概自立为王,越军犯我边境。

内忧外患,三面受敌,我不得不下令撤军。十个月的破楚入郢宣告结束。

曾经傲视群雄、不把周室放在眼里的霸主,一个所谓抚有蛮夷、奄征南海的赫赫楚国,竟然被我这一个偏隅小国差点灭国,是实力不济还是国运不佳?

我想都不是。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有着诸多的因素,但它的腐烂必然是从从内而外的,当我们能轻松看到霉点的时候,它已经不可救药了。

吴军破楚,不过运气好点、趁势而为罢了。

当我看到在生死存亡之际,楚人奋不顾身也要北上勤王的时候,我明白这是一个大国应有的品格力量,战后的楚国必能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迈向复兴。

十年间,吴与楚不约而同的偃旗息鼓——楚国痛定思痛,一意发展;而我国却对越穷兵黩武。

十年后,我在同越国的一场战斗中,不幸中计受伤,不治而亡。

打仗可是真刀真枪、血肉横飞的凶险勾当啊。”

评委:“世人提及吴王阖闾,大概也就‘专诸刺王僚’和‘要离刺庆忌’这两个故事记忆深刻,传奇之下也反映世人对此事的态度——弑君自立,为臣不忠。

不可否认,吴王阖闾对于的吴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凛,治兵库’,使吴国在夫差时期达到巅峰,但也昙花一现,极武而亡国,不能不说是阖闾时期便埋下万劫不复的隐患。

柏举之战,吴王阖闾一赌国运,智以利昏,尤其是春秋各传记录吴军‘以班处宫’这种令人发指的‘反其狄道’行径,在古史中实属罕见,影响极其恶劣。

槜李之战,乘丧伐越,为君不义,反噬其害,最后死于沙场,已然是戾气缠身了。

‘阖闾弑僚,宾服荆楚’——论骁勇狠劲,吴王阖闾算得上一代枭雄;论震铄古今的霸主,还有一定的差距。”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目录 没有了
新书推荐: 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千古苒苒 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开局刺杀皇帝:你赶紧灭我九族吧!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极品假太子 寒门国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