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楚820 > 74、湛阪之战

74、湛阪之战(2/2)

目录
好书推荐: 和巫妖同僚的学术聚会 痞子风水师 超级麻醉医生 1991从芯开始 我为怪兽 不详仓库 我有一面招魂幡 天芳在上 圣道学域 小心飞升

同年(公元前557年)六月,晋平公亲自带兵进攻许国,驻军棫林(今河南叶县龚店乡汝坟店西南)。

郑国资深亲晋派子蟜知道消息后,极力怂恿郑简公带兵赶到棫林同晋军会军,以便从小培养其亲晋背楚的爱国主义思想。

九日,晋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晋平公亲自率领,驻军许国函氏(今河南叶县西北);另一路由中军将荀偃和下军将栾黡率领,以报复秦、楚攻打宋国扬梁的战役为由,进攻楚国。

毕竟楚国有效的外交手段,也很有效地阻止了许国投入晋国的怀抱。

而攻打楚国,似乎也成了晋平公延续霸业的试点工程,威慑中原诸国的项目之一。

相反,晋以一国之军独进,也没引起楚康王重视,仅仅派遣公子格率师迎敌。

在今汝河南、沙河北,有与二河平行的一山一水。

山名巴山,即今平顶山红石寨山到焦赞山的一纵山脉。

水名湛水,即今纵贯平顶山市区的湛河。

湛水北岸到巴山山腰的长坡地,名“湛阪”。

湛阪背靠巴山、北通洛阳、东接郑国、俯望叶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得知楚公子格率军前来,荀偃果断将大军驻扎在湛阪,以待楚军。

如果楚军来战,大军必须渡过沙河,然后仰攻接战,不利;如果不幸落败,撤退的楚军还要再次渡过沙河,才能安全撤回,不利。

所以,晋联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公子格来说,似乎没有那么多的考虑,因为他很勇敢,勇敢的面对晋军发起了冲锋。

但勇敢并不代表会胜利。

于是,晋军居高临下,面对从叶县方向过来的楚军,一个俯冲便将楚军冲散,大败楚军。

楚军仓皇撤退,晋军不依不饶,并乘胜向楚国纵深地带进攻,一直打到楚方城下。

楚方城这个名字我们还不是很熟悉,本着地理是造就历史走向最重要因数的觉悟,我们再次打开中国地形图(非地图),看到在南阳盆地东北方有一处地势平缓的开口,开口西面山脉就是伏牛山余脉,东面便是桐柏山余脉。

如果用城墙将这个开口封起来,那么便会形成一个封闭的盆地,楚国可凭借地缘优势,进可攻、退可守。

楚文王也是这样想的。

楚文王北上兼并南阳盆地诸国之后,便在此开口险要处筑起数座一里见方的小城,用以控制隘口。

然后又大兴工事,从这些小城分别拉出城墙,形成历史上最早的一段长城,与两侧的伏牛山余脉与桐柏山余脉相接。

经历代楚人不断修葺加固,形成连绵不断的城防,与数座小城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为楚国最重要的纵深防御工事。

这个完整的防御工事被《吕氏春秋有始》称为“方城”,与大汾(现山西灵石南关镇)、冥厄(现河南平靖关)、荆阮(河北紫荆关)、崤(函谷关)、井(井陉关)、令疵(现河北喜峰口)、句注(雁门关)、居庸(居庸关)等八关并称为“天下九塞”。

当年楚成王就是凭借方城,阻挡了以齐桓公为首的八国联军的南下,如今楚人又凭借方城,将晋联军阻挡其外。

许国迁居的叶地,原是方城之外的屏蔽重镇,许国迁都叶地后,成了除郑国之外,楚国最重要的缓冲要地,许国自然也就成了承担着为楚守卫方城之外的责任,这也是许灵公不愿寄人篱下,欲搬迁到晋国的原因。

晋荀偃大败楚军,以为许灵公会重新考虑归属问题,结果许灵公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觉得自身实力不济,迁到任何地方都只是一只丧家犬,还不如老实呆在楚国门口看家护院,好歹落个好名声。

荀偃见许国不为所动,被许灵公的决心所感动,大军凯旋而归时,捎带“伐许而还。”

此战史称“湛阪之战”。

相比以往中原诸侯常态化以多欺少的伐楚战役来说,湛阪之战只是晋、楚之间,一场小规模的正面局部冲突,对于楚国来说,不计一战之得失,并且许国仍然坚定的留在了楚国的阵营,势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此战也并非像一些书中大张旗鼓的渲染那样,晋军一路南伐,一直攻入方城之类,大肆劫掠、攻取诸城邑,毕竟天下九塞之名不是浪得虚名。

真正楚军败的唯一原因,只跟一人有关——楚康王。

晋、楚二国至晋文公、楚成王以来,为争夺霸主之位,对中原地区频繁进行战争,时间跨度长达80年,可谓战无虚日,严重耗损了两国国力。

楚康王敏锐的认识到,与晋争霸的同时,还得花很大气力应对吴国从东面对楚国的不断骚挠和侵袭,两面作战导致广大将士苦不堪言。

严峻的形势,促使楚康王不得不想办法寻找出路,以尽快打破这种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僵局,而结束这种僵局,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放弃与晋争霸。

湛阪之战之前,楚康王对晋已怀退怯之意,对北上中原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他决定罢兵修养,恢复国力,静待中原局势突变。

湛阪之战是晋、楚二国之间最后一场战争,也是春秋战场的一次转折,由于楚国败绩,它又被史学家描述成一场意义非凡的战争。

在我看来,湛阪之战的意义仅仅是一场春秋无义战其中的一场罢了。

战后,中原政治军事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晋、楚二国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伸向了动荡的东方。

而处在东方的齐国,正在不断挑衅晋国底线。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目录
新书推荐: 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 我朱标不当仁君,大明成日不落了? 寒门国舅 极品假太子 千古苒苒 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开局刺杀皇帝:你赶紧灭我九族吧!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我家娘子太粘人,女帝大人吃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