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酒徒 > 第三卷长安风 第194章好戏上演了

第三卷长安风 第194章好戏上演了(1/2)

目录
好书推荐: 瓷王 节度天下 重生之抗日英雄 三国之云台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甲申天变 极品姑爷 男人的亲王号 三国之男才女貌 驸马传

李隆基缓缓起身,在殿中踱步。良久没有说话。

突然,他停下脚步转身过来,目光变得凛然而凌厉,淡淡道,“萧睿,朕的意思是,你从明日开始,就去翰林院做个学士,兼去盛王府做个教习吧……不管怎样,依你的才学替朕调教一下李琦,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萧睿一惊,略一定神便躬身下去,“臣遵旨。”

武惠妃欣慰地笑了起来,这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让萧睿去给李琦做“先生”,是她的主意。毕竟,李琦也是她的孩子……倘若是李瑁实在没有继承皇位的机会,不是还有李琦嘛,好歹也是自己的儿子……这便是武惠妃的心系甚佳,又可以说是萧睿的“引路人”,让萧睿去做李琦的老师,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倘若萧睿倾心帮助李琦,将来李琦成长起来,也是她的指望。

“你去吧。”李隆基淡淡道,摆了摆手。

“是。”萧睿躬身一礼,退出殿外。站在宽广的宫室院落中,萧睿抬头望了一眼清冷的天空,长出了一口气,心里冷笑了一声,“好戏终于拉开序幕,要上演

第二日的朝会上,李隆基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宣布了免去了萧睿的中书舍人和万年县令,改任从五品上阶的翰林学士兼盛王教习;第二,提拔崔涣为礼部侍郎。至于崔涣那萧府闹婚之事,被李隆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过去。

李林甫听了这些,微微有些吃惊。众臣就不用说了,都对皇帝的心思感到不可捉摸。提拔崔涣可以理解,尤其是李林甫心知肚明,这崔涣是取代萧睿的位置重新成为制衡自己相权的新任棋子;可让萧睿去给李琦做教习,这又意味着什么?

莫非?

一念及此,几乎所有的朝臣和大唐贵族们都陡然一惊。心里暗暗思量着:看来这大唐的皇权争斗格局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先的二虎相争将要变成三龙戏水了。

盛王李琦目前还是一个1岁不到地少年,在李隆基众多的儿子当中,他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可没想到这最不起眼的一个,似乎也有了龙翔九天的机会了。

消息在长安传开。朝野震动。尤其是在寿王府和庆王府。这消息几乎就是晴天霹雳。

李瑁匆匆去了武惠妃地寝宫。武惠妃正慵懒地趺坐在那里。吃着扬州府贡来地精美甜点。见李瑁神色苍白闯进了自己地寝宫。不由皱了皱眉。低低斥道。“瑁儿。你慌慌张张地成何体统?”瑁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惶然道。“母妃。父皇是不是有意要立琦弟为东宫之主呀?”

武惠妃一怔。声音缓和了下来。“瑁儿。你这话时从何说起?没有影地事情。你琦弟不过还是一个孩子……”

李瑁哼了一声。“母妃。父皇好端端地怎么突然让萧睿做了琦弟地……这不是摆明了

武惠妃柳眉儿皱了皱。“不过是让萧睿去教导教导琦儿。你怎么就这么大地反应?”

李瑁叹息了一声。“母妃。萧睿如今可不是以前地萧睿了。他是咸宜地驸马。又是玉真皇姑地义子。李林甫地女婿。章仇兼琼地妹夫。还拥有巨大地财力……假如他要铁了心帮助琦弟争夺储君之位。再有玉真皇姑从中周旋。孩儿我哪里还有半点地机会?”

武惠妃愕然,想了想,不由笑了起来,“真如你所言。本宫也没有想到,萧睿如今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了。呵呵,本宫地女婿。李林甫的女婿,玉真的义子。还是章仇兼琼的妹夫……即便是失去了你父皇的宠信,在这长安城里,他倒是也有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

“瑁儿,你不必多虑。不要说你父皇还没有立琦儿为太子的意思,即便是有,琦儿也是你的亲弟弟,他做皇帝与有太大的区别。去吧,母妃累了,要歇一会儿。”武惠妃不满地摆了摆手,“本宫不许你对你弟弟生出任何嫌隙之心。”

“……儿臣告退。”李瑁心里一冷,意兴阑珊地走出武惠妃的寝宫。在回府地路上,李瑁越想越是愤然,越想越是不满。对于这个横空出世对自己构成潜在威胁的亲弟弟李琦,他心里也悠然滋生了深深地怨气。

也难怪李瑁反应大,他手下的嫡系力量中,李林甫和章仇兼琼都(本书转载1文学网 .6.)是萧睿的至亲,如果萧睿铁了心支持李琦,这两人焉能不转向归于盛王门下。而他最大的倚仗,武惠妃也不可能帮他跟李琦相争。到那个时候,那寿王一脉就真正只剩下空壳了,而他这个寿王,怕是连皇位的边都摸不着。

萧睿正在书房里跟玉环三女玩着那种无聊地投壶游戏,李琦却跌跌撞撞地跑了来,他是当今盛王,皇帝的亲子,又是自家主母地亲弟弟、自家大人的亲近之人,萧家地下人怎敢拦他,没来得及通报就任由他带着侍卫卫校风风火火地闯了进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山主之女 被夫君杀身证道后,我重生了 封地一秒爆一兵,不造反不行了啊 夺嫡,我靠签到苟到最后 当女配实在太辛苦了[快穿] 流放三千里:我拥兵百万,让我交权? 假太监:太子妃你也不想太子被废吧 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玉露凝棠 单机南北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