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玄幻魔法 > 送你一支千年妙笔 > 第77章 附二:《论唐诗三昧》

第77章 附二:《论唐诗三昧》(2/2)

目录
好书推荐: 都市之妖孽人生 快穿攻略:备胎逆袭记 快穿之炮灰凶残 反派成神之路 快穿攻略:黑化男神别过来! 末世咸鱼要翻身 重生修仙之快穿之旅 天刀金手指在修仙 篮坛锋行天下 女王陛下放过我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朗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即状写古代秋夜打铁的情景,寓意讴歌生命创造之美。起句“炉火照天地”,系全景空间意象组合,炉火熊熊燃烧,映红天地,夜幕远眺,景色壮观,境界开阔;第二句“红星乱紫烟”,中近景承接,动态视觉折射紫烟飘绕,火星跳跃,色调浓烈,境界奇幻;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将“赧朗”、“明月”、“夜”三个意象组接,构成静态时间意象组合体,巧妙转柁,从空间意象转为时间意象,与前句之意达到“相避”,亦将动态美并存于静态美,与前句之意达到“相应”,从而完美演绎“相避相应(杨载《诗法家数》)”之规范。结句“歌曲动寒川”,顺静态意象组合“赧朗明月夜”推演而出,昂扬放歌,寒川激荡,使静态听觉承接更为深邃遥远。此诗写得十分的辽阔。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评价说:“李白诗凿空而道,归趣难穷。”李白的诗里都有很广阔的空间,似乎有一条通天之道,感觉攀援不尽。他还说,东坡是打通后壁说话,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到豪杰。

万法本空,空才大气,空才有高度,才会圆满。空是对时间的超越,可以荡济万古。

诗一旦写得很实,则背道。因为诗写得过实,太饱满了,就会呆板,流于小气,失却了灵性。

再看李白《黄鹤楼闻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这首诗写了西安、长沙和武汉三座城市,距离1000多公里的事情。这首诗前面两句“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长沙与西安虽距千里,但还是在一个平面上。到了“黄鹤楼中吹玉笛”这一句,便一下子登上了高空,使诗有了强烈的立体感。最后一句用”江城五月落梅花”来表述他思乡的内核,可以说表现出了强烈而又难以言表的和复杂的思乡情绪。

我们有时候理解古诗词会有些困难,原因是古诗可能写的面积很大,幅员辽阔,走过了几千里,几个地方;时间跨度可能几年,几十年。我们没有地理知识,就难以理解。

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天),

春风花草香(地)。

泥融飞燕子(天),

沙暖睡鸳鸯(地)。

诗写缓缓升起的太阳沐浴着秀丽的山峦,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天空中飞来飞去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成双成对的鸳鸯睡在暖暖的沙滩上。

你看天空、太阳、山川、大地、春风、花草、芳香、燕子、湖泊、沙滩、鸳鸯。仅仅20字,写得天宽地阔,灵动自然,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作啊!

还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杜甫在白帝城外站在一座高台上所看到的景象。眼前天高地阔,猿啸鸟回,秋林叶落,长江滚滚的宏大豪迈气象。

写诗不是写记叙文,就怕就事论事,就物论物,说花只说花,说草只说草,把人的眼力扭在一个点上,那是无论如何写不出阔来的,诗的灵气也就难以显露出来。

写诗一定要跳出事外,也可跳出世外,比如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有一次,唐明皇(即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全诗表达了杨贵妃的美艳,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这叫跳出来写。

有人说,写作论手,厉声厉色,大喊大叫是末手;

像鸿毛轻柔,还有形体,还属中手;

无声无色,随物赋形是高手。

能跳出界外,才算得上等外高手。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写的是汉朝的事,却是在批评宋朝的男人们软弱,可欺。这也是跳出去写。

还有郑板桥的《竹子》一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诗不着一个竹字,却把竹子描写的一清二楚。

跳出人物,跳出环境,跳出时代,等等,有很多写法,使人感觉天宽地阔,别有洞天。

在这一点上,古人多说要造境。我觉得此说法不够准确,不若说是造仙人洞。就是诗一定要写出阔来,又要写出中空来。

古人又说,空空灵灵,有空才有灵。老子也说,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句话就是讲空与灵的关系。

写诗词也一样,一要有灵气,二要有大气,全靠一个写出飞白来彰显。例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一句,犹如国画和书法中的飞白(枯笔露白)的手法。书画中常常通过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它给人以清丽典雅,使人们视觉和触觉富有陡然的立体感,产生超现实的想象力。诗词倘若飞白运用得好,有的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飞白能造成一种虚灵的境界。写诗词也要形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济,形神兼备的境界。古典艺术中就是通过留有大片空白式的特征,来造成讲究神韵和意境的。德国美学家莱辛说:“美需要一定的体积”。所以,有空才有灵,有阔才显大气,使作品增加情趣,这样才能见到诗的灵性与非凡。

三曰核,即含义大蜜桃式。诗义,要有一个核。无核,即无魂,也就没诗意。诗意之核,或清晰可触,或模糊无形,但必须隔着纸,能感到它的呼吸和力量。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说到有核无核的区别,值得玩味。他说,“桃实之肉暴于外”,“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栗实之肉秘于内”,“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

对此,我写过一首《论写诗》,这样写道:

阳光雨后真可爱,

一颗桃树入眼来,

摘个桃儿尝一尝,

滋味百嚼也费猜。

诗的语言充满了暗示、双关、含蓄,有点神经兮兮,神叨叨。真的是人不神经不作诗。

诗歌的最高境界,通神性,简单而暧昧。用桃核来比喻,即诗词让人有啃不透的东西,让人百读不厌,想入非非。诗是上帝的语言,唯有天才可以玩弄。诗应该是有一定的神秘性的。没有诗意的神秘主义是迷信,没有神秘主义的诗歌,就变成散文了。”所以,诗属宗教,必须让人为之肃然起敬,顶摩礼拜,想入非非才好。咀嚼不尽,传之久远,愈久愈新,愈淡愈远。所谓修道养性出诗人,世上僧人多诗人,是一点不假的。我以为,写好诗,非得有炽烈的心灵和某种犹如疯狂的灵气,否则,任何人都不可能写出好的诗来。

哲人诗人两通神,

凡身凡语未入津。

人间多少虎皮客,

不知巫道藏真金。

还说李白的《黄鹤楼闻笛》这首诗,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首诗的内核是难以言表的、复杂的思乡情绪。他用“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来形容,令人十分费猜解。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上),

一行白鹭上青天(下)。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

门泊东吴万里船(下)。

这首诗写得简洁明快,诗的内核是一张向上、动态、立体的美丽画卷,也是百看不厌。

古诗,诗中藏画,它的形象是可以画出来的。

写到这里,我想说说李白与杜甫之间的区别,即:

杜甫是个大画师,

绘张美图让你看。

李白是个建筑师,

盖个金殿让人攀。

再说唐朝崔护的《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诗人,今河北定州市人,进士,京兆尹(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他的这一首相思诗,内核儿是人面,是对美人的思念,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所谓一诗定诗名,崔护也因这一首诗,而成就了他的千古名声。

总之,写古体诗,在遵循了平仄对仗押韵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字句排列上要顺;诗的容量上要阔,要空;内容上要有核。闯过了这三关,诗才能做到和规矩,有灵气,有意境,才能算得上百读不厌的好诗。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目录
新书推荐: 剑道:宗门除名,我反杀宗门天骄 穿成虐文小白花,癫飞所有人 修仙,慈母手中剑 流放路上显灵,我被当成老祖宗 火影:一统忍界,被鸣人小队入侵 宠妾灭妻侯爷重生后太惧内了 你是我的九尾狐啊 灵气复苏:开局入住神级养老院 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啊 梦幻西游:有珍珑万花筒的我无敌了!
返回顶部